行业资讯 分类
“小”农场焕发“大”能量发布日期:2024-05-17 浏览次数:

  行走在兴安农垦巴达尔胡农场的大地上,一幅队美、民富、农业强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现。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正在集聚农业农村发展的无限动能,乡村振兴的步伐更显坚实有力。

  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深入贯彻落实盟委、行署“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当好龙头、做新产业”的指示要求,按照集团公司三年“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砥砺奋进,让全场农业产业全面发展、场容队貌焕然一新,职工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近日,在巴达尔胡农场管理区内举办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春播现场会上,一辆辆覆膜机正在进行覆膜作业。随着机器的前进,地膜被铺设在田间。远远望去,整齐划一。

  提到膜下滴灌,巴达尔胡农场种植户石建民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我家是我们场最早接触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职工了。就我的经验来看,使用该技术种植的玉米比采用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可以节省50%左右的水,每亩产量还能增产400斤左右。”作为膜下滴灌的实施者和受益者,经济效益的增加让石建民对该项技术信心满满。

  “近几年来,我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该场农业副场长董福说。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种植更加高效、便捷,只需轻点手指就能轻松完成浇灌,省水、省力、又省工,而且能增加农作物产量。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控制,节水滴灌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实现了职工节本增效、增收节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坚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鼓励职工群众通过科学种植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技术导入。结合该场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引入了膜下滴灌、浅埋滴灌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为粮食产量显著提升、提质、增效、稳产保驾护航。据悉,2024年该场计划推进膜下滴灌面积达到2万亩,浅埋滴灌5千亩,实现全场耕地40%以上的水肥一体化。

  “购买一台覆膜机需要1万多元,每年保养、折旧费和油费还要花3000元。如今我将这些都外包给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每亩地只需40元,不仅省钱,还很省心嘞。”该场一队职工王新光乐呵呵地给笔者算着经济账。

  2022年,巴达尔胡农场成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队,负责管理企业的3000亩公有耕地。所有机械设备都安装了最先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不仅提升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播种效率,确保一次完成全部播种。在田管期间,服务队还进行中耕除草和飞防作业,为农场的农业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该场提供包括“耕、种、管、收”在内的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同时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菜单式”的个性化服务。如今,每年服务托管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

  “我们服务队拥有大型农机设备16台套,在生产服务过程中,通过统一管理,每亩比常规种植节约生产成本50元。同时,通过新技术推广和规范化管理,每亩预计比常规种植增收200元,真正做到为企业增效、职工增收。”该场四队队长张永宾说。

  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起来,统一委托给服务主体去完成。将先进且适用的品种、技术、设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地融入到农业中,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进而达到农业现代化,这是巴达尔胡农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初心。

  现在,选择使用巴达尔胡农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自己田地进行服务的农民越来越多了。农场也真正做到了让机械忙起来,让农民“闲”下来,让效益提起来。

  “下一步,巴达尔胡农场将继续创新发展经营模式,不断推进‘农场+农户’的合作方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并不断完善专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托管、半托管、集约化经营形式,为更多职工群众提供服务。”巴达尔胡农场场长张卫国说。

  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紧紧抓住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扶持机会,参照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模式”,坚持“立足农垦、服务兴安、走向全国”的原则,推出了“保姆式”和“菜单式”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打造农场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便捷高效、全链受益的共享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走进巴达尔胡农场场部,一幅幅景美、民富的乡村景象映入眼帘,职工群众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天,享受着民心工程带来的舒心惬意和喜人变化。

  “这条路的路灯亮起来了,以后晚上不管是开车还是散步,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我们老百姓的安全感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巴达尔胡农场,随处都可以听见职工群众的夸赞,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围绕“民之所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为场部地区安装了120盏路灯,改善了夜间照明条件;建设了一队和四队的文化活动室,提升了职工群众的文化娱乐环境;为居民楼安装电磁取暖设施,优化了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加强环境整治工作,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协调,在场部安装了自动取款机,解决了群众用钱不便、取款路程远的问题;启动了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显著提高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时下,沐浴着农垦改革的东风,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场,正以时不我待的韧劲、只争朝夕的干劲,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踔厉奋进、阔步前行。(作者:王萍 王建勋)

  行走在兴安农垦巴达尔胡农场的大地上,一幅队美、民富、农业强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现。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正在集聚农业农村发展的无限动能,乡村振兴的步伐更显坚实有力。

  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深入贯彻落实盟委、行署“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当好龙头、做新产业”的指示要求,按照集团公司三年“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抢抓机遇,砥砺奋进,让全场农业产业全面发展、场容队貌焕然一新,职工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近日,在巴达尔胡农场管理区内举办的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春播现场会上,一辆辆覆膜机正在进行覆膜作业。随着机器的前进,地膜被铺设在田间。远远望去,整齐划一。

  提到膜下滴灌,巴达尔胡农场种植户石建民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我家是我们场最早接触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职工了。就我的经验来看,使用该技术种植的玉米比采用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可以节省50%左右的水,每亩产量还能增产400斤左右。”作为膜下滴灌的实施者和受益者,经济效益的增加让石建民对该项技术信心满满。

  “近几年来,我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行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该场农业副场长董福说。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膜下滴灌种植更加高效、便捷,只需轻点手指就能轻松完成浇灌,省水、省力、又省工,而且能增加农作物产量。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控制,节水滴灌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实现了职工节本增效、增收节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坚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鼓励职工群众通过科学种植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技术导入。结合该场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引入了膜下滴灌、浅埋滴灌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为粮食产量显著提升、提质、增效、稳产保驾护航。据悉,2024年该场计划推进膜下滴灌面积达到2万亩,浅埋滴灌5千亩,实现全场耕地40%以上的水肥一体化。

  “购买一台覆膜机需要1万多元,每年保养、折旧费和油费还要花3000元。如今我将这些都外包给场农业社会化服务队,每亩地只需40元,不仅省钱,还很省心嘞。”该场一队职工王新光乐呵呵地给笔者算着经济账。

  2022年,巴达尔胡农场成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队,负责管理企业的3000亩公有耕地。所有机械设备都安装了最先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不仅提升了作业质量,也提高了播种效率,确保一次完成全部播种。在田管期间,服务队还进行中耕除草和飞防作业,为农场的农业丰产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该场提供包括“耕、种、管、收”在内的全程农业生产服务,同时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菜单式”的个性化服务。如今,每年服务托管面积已经超过1万亩。

  “我们服务队拥有大型农机设备16台套,在生产服务过程中,通过统一管理,每亩比常规种植节约生产成本50元。同时,通过新技术推广和规范化管理,每亩预计比常规种植增收200元,真正做到为企业增效、职工增收。”该场四队队长张永宾说。

  把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生产环节集中起来,统一委托给服务主体去完成。将先进且适用的品种、技术、设备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地融入到农业中,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进而达到农业现代化,这是巴达尔胡农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初心。

  现在,选择使用巴达尔胡农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自己田地进行服务的农民越来越多了。农场也真正做到了让机械忙起来,让农民“闲”下来,让效益提起来。

  “下一步,巴达尔胡农场将继续创新发展经营模式,不断推进‘农场+农户’的合作方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并不断完善专业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托管、半托管、集约化经营形式,为更多职工群众提供服务。”巴达尔胡农场场长张卫国说。

  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紧紧抓住国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扶持机会,参照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北安模式”,坚持“立足农垦、服务兴安、走向全国”的原则,推出了“保姆式”和“菜单式”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打造农场引导、市场主导、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便捷高效、全链受益的共享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走进巴达尔胡农场场部,一幅幅景美、民富的乡村景象映入眼帘,职工群众在茶余饭后聚在一起聊天,享受着民心工程带来的舒心惬意和喜人变化。

  “这条路的路灯亮起来了,以后晚上不管是开车还是散步,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我们老百姓的安全感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巴达尔胡农场,随处都可以听见职工群众的夸赞,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围绕“民之所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近年来,巴达尔胡农场从百姓实际需求出发,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为场部地区安装了120盏路灯,改善了夜间照明条件;建设了一队和四队的文化活动室,提升了职工群众的文化娱乐环境;为居民楼安装电磁取暖设施,优化了职工群众的居住环境;加强环境整治工作,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协调,在场部安装了自动取款机,解决了群众用钱不便、取款路程远的问题;启动了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显著提高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时下,沐浴着农垦改革的东风,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场,正以时不我待的韧劲、只争朝夕的干劲,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踔厉奋进、阔步前行。(作者:王萍 王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