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分类
安徽东至:虾“住”稻田 农户增收有“良方”发布日期:2024-05-12 浏览次数:

  日前,走进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双西湖村近200亩的“稻虾共生”基地,穿过乡间小路,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只见路网分稻成块,村民推着船正在稻田里收起一笼又一笼小龙虾仔细查看。

  据悉,在稻虾共育模式中,小龙虾主要以杂草害虫为食,水稻吸收小龙虾的排泄物为肥料,达到净化水质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使用农药、减少使用饲料和肥料,实现绿色科学的田间种养,还可以产出绿色健康、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小龙虾和稻谷。

  龙虾养殖能手徐光政经过多年探索、创新、发展,稻虾循环种养技术逐渐掌握成熟,他承包的70亩稻田已经成为周边农户的“示范田”。

  据他介绍,每年3月会新投放2500余斤小龙虾苗,都是来自湖北省精挑细选的软壳小龙虾苗,存活率约90%,鲜美肉多且生长周期短。一般四月下旬开始捕捞,日产400斤左右,总产量可达4.5吨。到6月开启“早晚稻”种植,其间会留有一部分种虾。稻谷收获后“晒塘”消毒,再次放水并养殖一些鲢鳙改善水质,提升来年小龙虾的生长环境。

  “这种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以渔促稻、稳粮增收’的绿色生态种养,每年‘一稻一虾’既能保证增产增收,也能保证土壤肥力,一举两得。”双西湖村党支部书记朱品初说道,“我们借助‘四好农村路’项目,解决小龙虾运输与保存的难题;主动帮助稻田解决通电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农户提升产值效益提供坚实后盾。如今我们每年龙虾总产量达13吨,可为农户增收14万余元。”

  一稻一虾,绿色共生,既保障“米袋子”,又丰富“菜篮子”。这类养殖新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有效路径,双西湖村还与东流镇共建共享销售网络体系,实现小龙虾就地养殖、就地出售。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对标优秀养殖基地,完善稻虾综合种养配套设施,实现标准化种养。同时尝试推广如稻虾、稻蟹、稻鱼等项目,提升稻田使用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赋能。”尧渡镇党委委员章琛说道。

  近年来,东至县大力推广“稻虾共养”模式,积极推进“稻虾共养”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稻虾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2023年以来,全县稻虾产业种养面积达9.2万亩,年产小龙虾7000吨左右、优质稻米2.6万吨左右,年综合产值达3亿元以上,稻虾共育模式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增收“良方”。